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参加CCF秀湖会议,探讨“开源教育:使命、挑战与发展”

2024年4月29日 单位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参加CCF秀湖会议,探讨“开源教育:使命、挑战与发展”
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

开源是当今社会最伟大的社会创新活动,挑战数千年以来物理世界独占排他社会安排,也超越了现有理论框架及认知范围。开源需要“破圈”,需要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及社会学角度认识开源,时代需要懂代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协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广开源创新教育,组织了多场活动,如2020年11月发布《中国开源创新社会工程倡议书》、2023年3月举办的全国高校新商科开源创新教育研讨会等。此外,协会积极转化产学研成果,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内率先落地“开源创新与数字治理”微专业,2024年9月正式开课。


4月26-28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国锋、秘书长朱其罡参加以“开源教育:使命、挑战与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期CCF秀湖会议,围绕“开源通识和普及教育”做分享。


秀湖会议“开源通识和普及教育”背景

开源教育既包括开源技术的使用、开源项目的贡献、开源社区的发展三个层面的“为开源而教育”(Education for Open Source),还包括将开放式协作的思想方法融合到现有教育教学中去,产生更加广泛普适性价值,所谓“用开源来教育”(Education by Open Source)。


“开源通识和普及教育”这个命题,既可以从上面两个视角进行看待,还可以从不同的人群(大、中、小、学)、专业(文、理、工、管等)进行细分,因此可以产生无数种可能性。按照王怀民院士的说法:“开源教育的第一重境界,就是数字时代学术交流新形态,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学科都关心的命题”,因此,本Session 将从一个通识普及、以及跨学科的视角探讨开源教育的可能性。


张国锋:

开源创新与数字治理:认知-理论-方案


一、加强开源理论构建,增强对开源价值及重要性的认知

研究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找出真问题。

开源是伟大的社会创新实践,意义深远,利益、观念、文化、价值观冲突,需要强大的推手和领导。开源教育要同开源社会运动规律、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开源创新国际合作等重大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建议推动多学科合作,构建数字世界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形成正确认知,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和前瞻性。


二、加强经管法高校开源教育

开源是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关乎数字世界制度安排、规则及标准主导权。开源已经远远超越了技术范畴,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多学科。


三、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以开源理论构建、经管法开源教育为抓手,推动上海开源创新国际合作

开源核心是制度创新。在上海做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朱其罡:

开源纳入学术评价的推进路径探讨


在中国努力构建世界开放科学中心的大背景下,构建一个对全球有吸引力的学术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开源成果和开源贡献可能是数字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评价的补充手段。开源开源是基于社区的去中心化、可量化、公开透明为特征的评价,应当防止被再次行政化。从可操作路径上,可以推动现有的活动和评价加入开源要素和开源精神开始,建立开源贡献库,选择跟数字技术相对紧密的专业先行,推动成立开放科学基金作构建长期激励机制,逐步推动开源作为学术评价的可行路径。


产教研齐聚苏州,共商开源教育大计


第十二期CCF秀湖会议在CCF业务总部&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二十余位专家围绕“开源教育:使命、挑战与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探讨和交流。会议为期三天,针对“产业界视角的开源教育、从计算机培养方案看开源教育、开源教育的必要性和使命、开源通识和普及教育、开源课程和资源建设、开源教育行动计划”6个专题展开深入研讨,深化对开源教育的认识,推动开源教育的发展,规划开源教育的行动计划。